EDEM-Fluent耦合学习笔记(6)——曳力模型

2020-02-20 14:37发布

      2.0版本接口提供了三种曳力模型:Freestream模型、WenYu&Ergen模型、Di Felice模型。其中Freestream模型用于不考虑颗粒体积分数的情况,当接口中选择Lagrangian模式时,曳力模型自动切换到Freestream模型。WenYu&Ergen模型、Di Felice模型则用于考虑颗粒体积分数的工况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[1]       2.0版曳力模型选择

      2.2版本接口利用DPM模型计算颗粒在流体中所受的曳力,因此颗粒所受曳力的选择需要通过DPM模型中的Physical Models进行设置。Fluent中提供了4-6中曳力模型供研究人员选取使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[2]       2.2版本曳力模型选择

  除了上述接口模型中提供的曳力模型,两种接口都允许用户自定义曳力模型,定义完成后重新编译耦合接口,即可进行使用。开发方法可以通过参加合工仿真的线下高级培训课程学习相关内容。

  工程实际中,往往会遇到系统中颗粒非常小、颗粒数量巨大的情况,这样会引起计算效率的大大降低。为了提升计算效率,2.2版本接口提供了颗粒放大的功能,其设置界面如下图所示。该值的大小主要依据EDEM中所设置的大颗粒放大倍数,如系统所示,n=D/d,其中d为真实工况中小颗粒的粒径,DEDEM设置的放大后颗粒的粒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[3]       颗粒放大设置及原理

 

下图给出了颗粒放大因子对仿真模拟结果的影响:图a表示的是原始颗粒粒径的仿真结果;图b为将颗粒放大10倍后,未设置放大倍数的仿真结果,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。图c为设置了放大因子后的仿真结果,与图a模拟结果相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[4]       放大倍数的模拟对比


赞赏支持

登录 后发表评论
1条评论
崔涵
1楼 · 2021-07-12 12:23

感谢分享